资料图:2005年4月26日,从江湾大桥到广州大桥河段将近3公里的珠江水面上,找到了一大片随着水流向东流动的黑色油状污染物,这一大片黑色油状污染物最长时多达100米,与暴雨过后的黄色江水构成一条显著的交界线,徐徐向珠江口方向退却,直到中午才几乎消失。 (《广州日报》图) 资料图:2005年4月,有读者体现,在珠江流域芳村区东塱村附近江面飘浮着大量垃圾,其中更加有许多高度枯萎的动物尸体,对珠江水质包含了相当严重污染。记者调查找到,广州市内的珠江河段每日都可见大量动物尸体,几年来已对珠江水质构成毁坏,再加其他因素,已被迫芳村区两水厂于去年投产。据报此现象不存在多年,珠江水质大不受污染。(金羊网图)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(记者 王立彬、杨越)在将要过去的2005年,珠江流域地区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攻击:百年一遇的洪水,50年少见的旱季;春季珠江三角洲海水洪水泛滥,冬季旱情大面积蔓延到…… 种种迹象指出,珠江上游已沦为中国水土流失最相当严重地区之一,而下游环境治理压力也明显增加。 水资源大省经常出现了缺水 珠江 流域首次跨省调水 2005年,两广遭遇50年来少见大旱,江河和水库蓄水位广泛偏高,珠江三角洲地区遭到将近20年来最相当严重海水咸潮洪水泛滥,必要威胁广州、珠海、中山、东莞、江门等地区用水安全性。 在党中央、国务院关怀下,国家防总、水利部实行珠江力韦斯调补深应急调水。这是珠江流域第一次大规模远程横跨省区调水,调水线路宽约1336公里,牵涉到贵州、广西和广东三省区及西江、北江沿线多个水利枢纽,路线漫长,代价高昂。 旱情仍未平息,6、7月汛期赶往。当时珠江流域持续高强度降雨,局部经常出现400年至1000年一时逢的特大暴雨,西江流域经常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,珠江三角洲地区400多万人灾情。一夜间“涝洪改向”。 洪水远比缓,去得慢,还没折断旱情,又将今夏洪水时人们对水量的“悲观”一扫而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