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湖北宜昌市夷陵区:包在“产”到户超越农村用水“大锅饭”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像当年小岗村一样,超越水源共用僵局,以产权为突破口,在湖北省首度启动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,确权到户,自建自管,确实把小型水利设施变为农民的“责任田”,彻底解决问题了小水利体制不如意、产权未知、责权不分等问题,完全切断了农业生产的命脉,确实调动了老百姓“自己事自己筹办、自己工程自己管”的积极性,打响了一条农村小型水利改革发展的新路。2、浙江丽水市:试点前进“河权到户”引进市场竞争机制,将山区型河道分段总承包给附近村民,村民在河段内养殖鱼类并担负起河道日常管护等职责,这是浙江丽水市试点实行的新型河道管理模式。“五水共治”积极开展以来,丽水市探寻实行了河道经营权改革,将部分山区河道(山塘)的经营权总承包到户,逆政府水利为联合水利,逆被动水利为主动水利,创建起“以河养河”的长效管护机制。在这项改革中,政府可增加公共卫生保洁和河道管理费用开支,村集体获得一定收益,村民可通过股份收益获得利益,承包户通过养殖取得渔业收益。目前,“河权到户”已在丽水9个县市全面推广。3、新疆巩留县:“供水总站+饮水协会”两级管理民主定价过去,“大锅水”农民有怨气,水管单位也举步维艰。新疆巩留县从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应从,实行“供水总站+饮水协会”的管理模式,各乡(镇、场)正式成立饮水协会,协会按村重新组建用水小组。供水总站对供水胜总责,主要分担水厂制水、供水主管线管护。饮水协会负责管理各用水小组间配水管网的统一运营、确保,保证辖区内供水管网长时间运营;用水小组明确负责管理村内管网的运营、修理、水表入户、水费缴纳。大家各司其职,构成了森严的管理网络。饮水协会由农民自发性议会选举产生执委会成员及主席,制订涉及运营管理制度。同时,通过“一事一议”引荐配上水员,根据实际必须民主商定终端水价,确认水费计收方式,实施“一村一价”。“巩留模式”确实让农户喝上整洁、安全性、安心的自来水,解决问题了农村饮水安全性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4、重庆奉节县:“强迫、自辟、自监、自管”健分散式供水工程良性运营对于水源较少而零散的地区而言,如何管理好分散式供水工程是关键。重庆市奉节县根据当地村落地形特点,对分散式供水工程使用“强迫、自辟、自监、自管”管理模式,提升了工作效率,保证了工程质量。项目申报以“群众强迫,自下而上”为原则,由镇村干部弃两组开会群众院坝不会,村民订立好建设方案提出申请,由县里统一发布命令指导性规划;饮水安全工程实行“再行辟后调补”模式,分散式供水工程完工后,以“数水龙头”“把手水龙头”的方式展开竣工验收,竣工验收合格后按照追加自来水入户户均1200元的标准还清补助金;在工程建设过程中,镇、村两级充份使用村务公告栏、院坝不会等方式,对资金筹措用于情况、工程进度等涉及信息展开全方位公开发表,普遍拒绝接受监督;竣工后交由群众自己管,由获益户轮流对引水渠、管道展开确保,定期对池底展开清除保洁,保证饮用水安全卫生。5、浙江温州市:打造出全国首个水源地维护公益品牌2013年以来,浙江温州市水利局发动“疏远水源地·爱心献上库区”系列公益活动,面向社会征求爱心团体与志愿者,以护水讲经、转产复员培训、助老、幸穷、助学、义诊、免费剪发等各种形式开展活动,向库区孤寡老人、低保户及贫困学生捐赠爱心礼包。同时,在市慈善总会创建“饮水思源”冠名基金,面向单位和个人筹措公益善款,专项用作反对珊溪水库水源地困难群众帮扶救助、转产复员和民生发展。2年来,共计开展活动45期,惠及群众5964人,爱心礼包总价值约91.86万元。